米歇尔·布朗是法国影坛著名的多面手:作为演员,曾在1986年凭借影片《晚礼服》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;而在八年后的第47届戛纳电影节上,他又以《累得要命》获得最佳编剧奖。
在他五十年的电影生涯中,与贝特朗·布里叶、罗伯特·奥特曼、罗曼·波兰斯基、罗伯托·贝尼尼、彼得·格林纳威等多位欧美的知名导演有过合作。至于与他最协作无间的导演,还是非法国导演帕特里斯·勒孔特莫属。
《晚礼服》令米歇尔·布朗收获了戛纳最佳男演员奖。
米歇尔·布朗1952年4月16日出生在巴黎西郊库尔伯瓦市的一个工薪家庭。因为从小有些体弱多病,他逐渐形成敏感细腻的个性,对戏剧、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抱有浓厚的兴趣。在巴斯德中学念书时,他结识了志同道合的蒂埃里·莱尔米特、克里斯蒂昂·克拉维埃和热拉尔·朱尼奥等人。他们组成学生剧团,自创了不少剧目,积累经验后更是在巴黎各种咖啡店小剧场里进行演出,并在1974年正式结成了名为“辉煌”的喜剧团体。而很早就开始秃发的米歇尔·布朗,在他们的喜剧作品中,多以性格焦虑、疑神疑鬼的失败者角色亮相。
1978年,他们剧团自创的作品《艳阳假期》被帕特里斯·勒孔特搬上银幕,迅速火遍整个法国,日后还拍摄过两部续集,成了数代法国观众的集体记忆。此外,同样改编自“辉煌”剧团作品并由剧团成员出演的喜剧片《没用的圣诞老人》《反抗战》等作品,也都相继收获票房成功。
进入1980年代后,米歇尔·布朗率先离开“辉煌”剧团,开始演而优则导的单飞生涯。1984年,他自编自导的首部长片《两个穷光蛋》(Marche a l‘ombre)成为当年法国票房最高的本土喜剧片,观影人次达到610万。两年后,他又凭借在贝特朗·布里叶执导的黑色喜剧片《晚礼服》中的精彩演出,与《蒙娜·丽莎》的男主角鲍勃·霍斯金斯并列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。
而1989年上映的《易尔先生》可谓是米歇尔·布朗与帕特里斯·勒孔特九次合作中最见功力的代表作。与他过往的喜剧类角色不同,在这部改编乔治·西默农原著的黑色电影里,米歇尔·布朗饰演一位孤独的老裁缝,因偷窥而被卷入人生漩涡。
米歇尔·布朗与《易尔先生》的导演帕特里斯·勒孔特有过九次合作。
进入1990年代后,米歇尔·布朗渐渐走出本土,多次获邀参演别国名导的新作,包括彼得·格林纳威的《普罗斯佩罗的魔典》、罗伯特·奥特曼的《云裳风暴》、罗伯托·贝尼尼的《猎艳狂魔》等,由此越来越为法国以外的观众所熟悉。
米歇尔·布朗(左)在格林纳威的《普罗斯佩罗的魔典》中。
1994年,他自编自导自演的法式喜剧片《累得要命》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,最终意外捧回一座最佳剧本奖。那年的主竞赛单元的竞争格外激烈,除了获得金棕榈大奖、评审团大奖等奖项的《低俗小说》《活着》《烈日灼人》《亲爱的日记》之外,像《独立时代》《蓝白红三部曲之红》《影子大亨》《幽国车站》《橄榄树下的情人》等如今可被视为经典的参赛片,全都空手而归。美国导演克林特·伊斯特伍德领衔的评审团授予《累得要命》最佳编剧奖的决定,当时曾引发了一些非议。翌年的法国电影恺撒奖上,《累得要命》也入围了最佳剧本奖,但最终负于《野芦苇》一片,似乎就彰显了两种评委不同的欣赏取向。当然,话说回来,米歇尔·布朗作为演员和编剧,前后在戛纳拿了两次奖,放眼整个国际影坛,都是极少数电影人有过的成就。
《累得要命》由米歇尔·布朗自编自导自演。
或许,正因为如此,米歇尔·布朗的骤然离世让整个法国影坛相当错愕。包括总统马克龙、新任总理米歇尔·巴尼耶和文化部长拉齐达·达蒂,都公开发言表示惋惜,并且称赞他是“法国电影的一道丰碑”,“经常让我们笑中带泪,感动不已”。
此外,从同学到同志、同事,友谊历经近六十载的几位“辉煌”剧团老团员,更是为其离去感到无比悲痛。其中,因《放牛班的春天》而为全球观众熟悉的演员热拉尔·朱尼奥,前后与米歇尔·布朗共有多达14次银幕合作,在剧团一起合作过的戏剧更是数不胜数了。获悉老友死讯的他,只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发布了短短一条留言:“妈的,米歇尔……你对我们做了什么啊……”其中所蕴含的痛楚心情,已是溢于言表。
" onerror="this.src='法国当地时间10月3日,知名电影人米歇尔·布朗(Michel Blanc)因医疗事故在巴黎骤然离世,享年72岁。据其亲友披露,日前他前往位于巴黎12区的圣安托万医院,原本只是要做一次常规体检,结果却因注射造影剂后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导致休克猝死。
米歇尔·布朗米歇尔·布朗是法国影坛著名的多面手:作为演员,曾在1986年凭借影片《晚礼服》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;而在八年后的第47届戛纳电影节上,他又以《累得要命》获得最佳编剧奖。
在他五十年的电影生涯中,与贝特朗·布里叶、罗伯特·奥特曼、罗曼·波兰斯基、罗伯托·贝尼尼、彼得·格林纳威等多位欧美的知名导演有过合作。至于与他最协作无间的导演,还是非法国导演帕特里斯·勒孔特莫属。
《晚礼服》令米歇尔·布朗收获了戛纳最佳男演员奖。
米歇尔·布朗1952年4月16日出生在巴黎西郊库尔伯瓦市的一个工薪家庭。因为从小有些体弱多病,他逐渐形成敏感细腻的个性,对戏剧、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抱有浓厚的兴趣。在巴斯德中学念书时,他结识了志同道合的蒂埃里·莱尔米特、克里斯蒂昂·克拉维埃和热拉尔·朱尼奥等人。他们组成学生剧团,自创了不少剧目,积累经验后更是在巴黎各种咖啡店小剧场里进行演出,并在1974年正式结成了名为“辉煌”的喜剧团体。而很早就开始秃发的米歇尔·布朗,在他们的喜剧作品中,多以性格焦虑、疑神疑鬼的失败者角色亮相。
1978年,他们剧团自创的作品《艳阳假期》被帕特里斯·勒孔特搬上银幕,迅速火遍整个法国,日后还拍摄过两部续集,成了数代法国观众的集体记忆。此外,同样改编自“辉煌”剧团作品并由剧团成员出演的喜剧片《没用的圣诞老人》《反抗战》等作品,也都相继收获票房成功。
进入1980年代后,米歇尔·布朗率先离开“辉煌”剧团,开始演而优则导的单飞生涯。1984年,他自编自导的首部长片《两个穷光蛋》(Marche a l‘ombre)成为当年法国票房最高的本土喜剧片,观影人次达到610万。两年后,他又凭借在贝特朗·布里叶执导的黑色喜剧片《晚礼服》中的精彩演出,与《蒙娜·丽莎》的男主角鲍勃·霍斯金斯并列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。
而1989年上映的《易尔先生》可谓是米歇尔·布朗与帕特里斯·勒孔特九次合作中最见功力的代表作。与他过往的喜剧类角色不同,在这部改编乔治·西默农原著的黑色电影里,米歇尔·布朗饰演一位孤独的老裁缝,因偷窥而被卷入人生漩涡。
米歇尔·布朗与《易尔先生》的导演帕特里斯·勒孔特有过九次合作。
进入1990年代后,米歇尔·布朗渐渐走出本土,多次获邀参演别国名导的新作,包括彼得·格林纳威的《普罗斯佩罗的魔典》、罗伯特·奥特曼的《云裳风暴》、罗伯托·贝尼尼的《猎艳狂魔》等,由此越来越为法国以外的观众所熟悉。
米歇尔·布朗(左)在格林纳威的《普罗斯佩罗的魔典》中。
1994年,他自编自导自演的法式喜剧片《累得要命》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,最终意外捧回一座最佳剧本奖。那年的主竞赛单元的竞争格外激烈,除了获得金棕榈大奖、评审团大奖等奖项的《低俗小说》《活着》《烈日灼人》《亲爱的日记》之外,像《独立时代》《蓝白红三部曲之红》《影子大亨》《幽国车站》《橄榄树下的情人》等如今可被视为经典的参赛片,全都空手而归。美国导演克林特·伊斯特伍德领衔的评审团授予《累得要命》最佳编剧奖的决定,当时曾引发了一些非议。翌年的法国电影恺撒奖上,《累得要命》也入围了最佳剧本奖,但最终负于《野芦苇》一片,似乎就彰显了两种评委不同的欣赏取向。当然,话说回来,米歇尔·布朗作为演员和编剧,前后在戛纳拿了两次奖,放眼整个国际影坛,都是极少数电影人有过的成就。
《累得要命》由米歇尔·布朗自编自导自演。
或许,正因为如此,米歇尔·布朗的骤然离世让整个法国影坛相当错愕。包括总统马克龙、新任总理米歇尔·巴尼耶和文化部长拉齐达·达蒂,都公开发言表示惋惜,并且称赞他是“法国电影的一道丰碑”,“经常让我们笑中带泪,感动不已”。
此外,从同学到同志、同事,友谊历经近六十载的几位“辉煌”剧团老团员,更是为其离去感到无比悲痛。其中,因《放牛班的春天》而为全球观众熟悉的演员热拉尔·朱尼奥,前后与米歇尔·布朗共有多达14次银幕合作,在剧团一起合作过的戏剧更是数不胜数了。获悉老友死讯的他,只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发布了短短一条留言:“妈的,米歇尔……你对我们做了什么啊……”其中所蕴含的痛楚心情,已是溢于言表。
'">